前天,韩正市长在会见香港客人时谈到房价,他说:“上海市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住房。当前上海房价太高了,近期更是出现了快速上涨现象。房价太高,最终损害普通老百姓利益。”
昨天,央视“经济半小时”播出近期在坊间流传的上海即将出现房荒的新闻,经央视调查,所谓“上海房荒”是无良开发商故意捂盘、监管机构睁眼闭眼所“制造”的“阴谋”,以进一步抬高房价。还是昨天,上海经适房基准价上了本市各家报章的头版头条。与此同时,上海经适房售房政策咨询周率先在徐汇、闵行启动。
上述三宗楼市新闻,经适房基准价公布及售房政策咨询最为市民阶层所关注。公布的经适房售价涵盖松江、闵行、徐汇三区,价格略有差异。平均下来,本次可供销售的经适房基准价在5000元左右,相当于周边商品房价打对折。
鉴于经适房基准价以周边商品房价作为参照,而周边商品房价仍有可能上涨,政府特意给申购者先吃定心丸,承诺经适房基准价一年内不作调整。除去基准价被确定,经适房产权比例也作出划分,购买者占七成产权,政府占三成产权。今后若上市转让,总价款的三成须上缴政府。
上海首批经适房价是否合理,我们拿有可比性的广州和北京作个对比:广州基准价4000元左右,北京基准价5000左右,上海与北京大体持平,比广州高出两成。考虑到上海、北京居民收入大上海到潍坊货运抵相当,上海居民收入比广州略高的因素,大致可判上海所划定的基准价基本合理。
然而,从昨天多个咨询现场反馈情况看,仍有部分符合条件的申购者认为基准价太高。这部分申购者多半系“月光族”,每月收入在吃喝拉撒后所剩无几,“即使凑齐了首付款,每月还月供也是个大难题。”
经济学常识告诉人们,经适房基准价作为公共价格政策,不可能以最低支付能力作为定价基准,但支付能力不足也得有破解之道。我们的看法抑或建议是:对少部分支付困难的申购家庭,政府是否能作更人性化的区别对待——譬如,将有限产权7:3调整为6:4或调整至5:5,甚至调整到倒置的4:6。这种方式,相当于用政府日后所拥有的“转让收益期权”、通过适当运作方式来“贴补”少数申购家庭的首付压力和还贷压力……或者,亦可以其他配套的政策(如优惠贷款之类)帮助他们解决此问题。
事实上,“价格难题”等属于申购环节的“技术难题”,只要政府心里装上海到淄博货运着困难家庭,肯开动脑筋,定能想出破解之招。我们提出“上海经适房起步请走好”的忠告,关键是担心操作环节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导致舆论的强烈质疑和抨击,轻者,政府落个出力不讨好,申购成功者没成功者都意见一大堆;重者——譬如一旦出现类似于北京、西安、武汉、湖南(按发生时间排序)等地的“经适房腐败”来,上海的形象将在“钓鱼执法”之后再受重创……
防范操作不规范,杜绝“经适房腐败”说难也不难,难的是从申购者资格审核开始,每个环节每道程序的“把关人”是否都忠于职守?是否都能戒私情私欲?万一有公职人员在其中混水摸鱼,是否能严惩不贷?坦率讲,从网上的大量跟帖看,民间对经适房申购出现问题的担忧相当普遍。这就进一步要求沪上从事经适房申购操作的所有公职人员,务必要为政府争口气,监管机构更当瞪大眼睛负责任。若能做到这一基本要求,明年上海经适房成批上市时,申购过程就会顺利许多。 |